進入推廣工作的這半年多,有一個很深刻的感受,分眾的設定早就不是問卷上面的年齡、性別、職業等人口統計的屬性,而是某些共同的行為模式。在做「運動你的藝術」時,會發現很難用人口屬性將在場的觀眾做分類,但這群人都是因為有共同的價值觀/偏好,才會出現在這裡。像對「劇院魅影」有興趣的人,大多都是密室逃脫的玩家。當你在設計推廣活動時,有很清楚的社群的樣子,行銷宣傳上的難度會比較低。但關鍵反而是找來這群人後,該如何向他們推廣表演藝術?

我覺得有一個很重要的心態是「設身處地」。且不要將表演藝術作為推廣的主體。

有共同的價值觀的社群,如喜歡街舞、Cosplay、慢跑、電玩的社群,他們平常的生活已經很豐富了。其實不需要你溝通:「表演藝術好棒棒!」拿表藝圈的信仰去衝撞他們的信仰,最終就是死路一條。但換個角度想,表藝的觀點有沒有可能協助他們在自己的社群成為專家?我認為是有可能的。我常去ptt光榮版查三國志遊戲的某些關卡解法,大部分的玩家都可以熱心回覆,但少部分的奇妙問題,如幽州、冀州是現在的哪裡?如何評價遊戲配樂?這類回覆貼文的作者通常有能力在去閱讀遊戲以外的資訊,也因此在社群中會被奉為大神。大神跟其他人的差異在於:他比別人多了一個角度。

回過頭來看,推廣表演藝術該達成的目標,不是改變他們既有的生活樣態,如「讓蛋白區的人認識表演藝術,進而到兩廳院看演出」這類的陳述,是很自我中心的。我們該溝通的事情是:「你的生活中,有一些部分其實跟表演藝術有關,我幫你找到了,而我們是這麼看你的生活⋯⋯」如果對方認同,也喜歡這個角度,才有機會做更深入的對話。推廣必須把雙方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而且必須能對話、交流。帶著這樣的觀念,就不會設計讓人有距離的推廣工作坊。有時我們甚至以為到對方的場地去上課就很友善了,但真正有距離的是溝通的方式,一個不小心,我們就讓藝術家自顧自地傳授/分享自已的技巧。

推廣的邏輯:不要試著改變對方的生活(怎麼跟談戀愛很像XD),然後

  1. 鎖定一群人
  2. 找到他們
  3. 用表演藝術協助他們成為社群裡的專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aarder7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