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進入推廣工作的這半年多,有一個很深刻的感受,分眾的設定早就不是問卷上面的年齡、性別、職業等人口統計的屬性,而是某些共同的行為模式。在做「運動你的藝術」時,會發現很難用人口屬性將在場的觀眾做分類,但這群人都是因為有共同的價值觀/偏好,才會出現在這裡。像對「劇院魅影」有興趣的人,大多都是密室逃脫的玩家。當你在設計推廣活動時,有很清楚的社群的樣子,行銷宣傳上的難度會比較低。但關鍵反而是找來這群人後,該如何向他們推廣表演藝術?

我覺得有一個很重要的心態是「設身處地」。且不要將表演藝術作為推廣的主體。

gaarder7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全長1公里的街區,安排3個小時的各式街頭演出,用2個專案執行人力及1個實習生,會有什麼成果?

22791926_1988086431458306_4157165761544129732_o.jpg

文章標籤

gaarder7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難想像一則影音貼文在2天內讓原來的水位只有4,500出頭的粉絲專頁人數成長超過2,000名(最新成果是6天成長4,500人)。原本就預估它表現得會不錯,但好的超過預期。衍生而來的回應,有鼓勵、有質疑,以及更多的期待。一時之間也有點懵了。隔天進辦公室跟大家討論,期間開始有媒體小編陸續發訊息來。大家開始理解這是「丞相,起風了」,便決定得讓這把火在社群燒得愈久愈好。

會議後確立三個方向

gaarder7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劇場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負責團的校園推廣。因我自己過去業餘的經驗,加上所屬團隊觀眾的平均年齡在30-40歲左右,很理所當然地把高中跟大學作為推廣的目標。做了三年,很有趣,也摸索出一些經驗,未來若有朋友也接手類似的職務,可以先確認以下事情再設計你的推廣方案。

最容易被誤會的是「推廣」跟「行銷」混在一起。所以先搞清楚你的老闆到底要你:「賣票還是推廣?」如果是前者,那麼老闆要的是因推廣活動所帶來直接的票房收益,為賣票設計的推廣必須輕薄短小:意味只要場子夠大,場地沒設備、經費跟行政人力也要都可以做。但對我而言這屬行銷,非推廣了。

gaarder7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幾年做演出期間,買過不少用品,不斷試錯的過程中,也慢慢釐清自己到底需要什麼工具?這些靈感來自跟技術前輩聊,他們身上帶的零件都是因應某些需要,這個可以,那個不行,都有其道理,而且說明的時候都帶著職人的帥氣。藝術行政做久,也會慢慢磨出一些對工具的堅持。好物推薦的系列會慢慢寫,但想先從收納所有隨身物品的包包開始,這篇會從最大的包開始,到最小的袋做推薦:隨身包→零用金袋→拉鍊袋&夾鏈袋

第一樣好物推薦—「Sumdex直式尼龍拉鍊包」

gaarder7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去美國巡迴的時候,很清楚地認識到什麼叫做強龍不壓地頭蛇。平常砍廠商跟切菜一樣的劇團經理,在美國碰上無賴的演出商,真的是啞巴吃黃蓮。那次出發前的演出合約訂得超級細,主管還特地約對方吃飯,一條一條合約re過。例如移動日的大巴士,要兩台(一台演員,一台技術),大巴需有行李空間、每排四座,車齡5年內,無菸味,有空調等等。演出商當場都跟你說好,移動日前一天他就是雙手一攤,跟你說沒辦法。隔天來了一台大巴,三台小車,主管摸摸鼻子重新分配車位。在快樂的七月天,我跟的大巴車,車上塞滿全團50多人的行李,及技術人員和部分演員。因為車輛負載過重,從舊金山出發後2小時,車上空調後半段故障,出發後4小時,全車空調故障,第6個小時水箱過熱,爆開了!接下來如同美國西部電影的情節,大巴司機埋在車屁股裡面,在旁跟著一無是處的行政,不停探查過熱的水箱,以及對路過的大巴比「讚」(真的有大巴因此停車!)

後來問題還是有解決,主管當然只能扛這黑鍋。但人出門在外,也無法隨時掏出合約來掐人,大家也心知肚明,局勢一僵,接下來巡迴反而更辛苦。那時看著焦頭爛額的主管,對比他以往在台灣的輕鬆寫意,才真的理解到「接地氣」很重要。

gaarder7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文章來自帶巡迴期間常遇到的提問,例句有「我不是早就跟你說了嗎?」,「那天不是有講嗎?」,「為什麼沒有?」,「怎麼是這個?」以及「算了」XD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我完全無法應付這類狀況:某個演員在排練後跟我說他巡迴到某一站,想多停留幾天,機票不跟大隊。另外某天半夜,某人傳了line說飛機餐要改水果餐。我剛開始都會楞楞地說好,然後抄在隨身的筆記本上或某張紙,但出國前進辦公室跟打仗一樣,時遷境移,我已經忘記曾經在筆記本上記錄過這件事,等機票開票後才被提醒,或臨時在機場找哪裡有賣水果餐XD。處理巡迴團員的個人需求其實很常讓我處在負面狀態,試想一團25人,每個人在食住行都各提一個需求,那代表一個行政要處理75項個人需求。再加上每人用不同的管道(email,電話,簡訊,line,wechat,排練空檔)告知。這些事情不困難,但瑣碎讓人不耐,也不屬優先執行項目,但一沒做好,團員容易感到受傷。我記性不好,所以後來也放棄筆記本寫待辦事項的管理方式,改用意志力,接單馬上轉介處理,但長期下來,這些聯繫事情反而佔據所有工作及生活時間,也搞不清楚哪些事情轉出去了?哪些沒有?所以怎麼有效率地彙整團員需求,轉介到下榻飯店、旅行社、團隊或演出商?一直到整理出「工作大表」,這類瑣事才算真正得以被管理。

gaarder7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我有限(幾次大陸+一次美國)的出國巡迴經驗裡面,「打包」是最能體現「因果報應」這種東方哲學的工作項目。若有人不相信報應,你只要把他丟給藝術行政跟一次巡迴的後台,一個月後,他會變成很虔誠東方哲學信徒。更明白地說,只要在台灣這個方便的不得了的地方,閃過一絲「這個應該用不到吧」的念頭。接著就會在意外頻生的巡迴演出現場,最忙碌的時候,有人會叫你去買那個你以為用不到的東西。

我曾經鄙視打包清單裡「拋棄式隱形眼鏡」這個項目,結果在某站巡演時,開演前十分鐘,演員自己的隱形眼鏡掉在黑膠地板上找不到。但觀眾已進場,側台不能開燈了,我從容地把行政箱裡的隱形眼鏡翻出來交到他手上,演員那感激涕零的眼神讓我相信,如果打包有證照,我至少有乙級XD

gaarder7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