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有限(幾次大陸+一次美國)的出國巡迴經驗裡面,「打包」是最能體現「因果報應」這種東方哲學的工作項目。若有人不相信報應,你只要把他丟給藝術行政跟一次巡迴的後台,一個月後,他會變成很虔誠東方哲學信徒。更明白地說,只要在台灣這個方便的不得了的地方,閃過一絲「這個應該用不到吧」的念頭。接著就會在意外頻生的巡迴演出現場,最忙碌的時候,有人會叫你去買那個你以為用不到的東西。

我曾經鄙視打包清單裡「拋棄式隱形眼鏡」這個項目,結果在某站巡演時,開演前十分鐘,演員自己的隱形眼鏡掉在黑膠地板上找不到。但觀眾已進場,側台不能開燈了,我從容地把行政箱裡的隱形眼鏡翻出來交到他手上,演員那感激涕零的眼神讓我相信,如果打包有證照,我至少有乙級XD

另一次是同伴質疑打包「衛生棉」是否太誇張?她說怎麼可能有人不自己準備好,還問行政有沒有?!但藝術家之所以是藝術家,不是沒有理由的。那天在劇院,外頭大雨,她打車,來回花了半小時才處理好這個演員的事情。只因為當初在台灣閃過的一個念頭。

所以幾次下來,總結打包巡迴物品的心態是:能在台灣買齊,而且帶出去的,就在技術裝櫃時連同佈景道具一起送出去。記住,你不是在救別人,你是在救未來的自己。(好像變成科幻動作片了)這樣想,打包對我這種自私又懶惰的人而言,就不是一件惱人的工作。

心態建立好,接著是技巧,技巧是為了達成以下目標:

一,化整為零

所有的東西都必須有自己的箱子,這一點可以向劇場技術的前輩們學習,龐雜的零件工具及五金材料,要能輕鬆被搬運,關鍵就是裝箱。要能把同類型的物品裝在適合大小的箱子裡,但什麼是適合的大小?這得看你平時會用的物品,抓一個最小公倍數。我自己是買快樂屋的收納箱,大中小的尺寸剛好可以放不同品項的行政物品。然後這些箱子可以被放進行政的規格箱(走海運出國)以及托運的行李箱。規格箱的尺寸是以收納箱的尺寸來抓,建議寬60*長140*高70公分,在這個範圍,規格箱鋪個桌巾還可以當成桌子,在後台臨時找不到桌子拜拜時,就變得很重要。託運行李箱務必找軟殼,四輪可拖的,所屬團隊沒有就是去借或直接採購,這點行政要堅持。這樣你在機場可以把隨身行李通通堆在四輪的行李箱上,空出來的雙手可以處理其他事情。costco的29吋行李箱便宜好用,cp值高。然後準備一個隨行登機箱,裡面裝工作本,文具箱及內服醫藥箱,長途移動時可以解決團員換sim卡,身體不適或通關搭機時,臨時要調電子機票或證件影本的困擾。

我還沒有找到好的收納方式的是餐廚用品,可能會有水果刀,食物用剪刀,砧板,水果盤及水果盤,餐盤,熱水壺,筷子湯匙杯子攪拌棒等各式餐具,以及抹布,衛生紙及洗碗精等各式清潔用品。目前就集中放在上蓋式的大型滑輪收納箱,但我很想知道有沒有前輩建議好的收納方式?

二,別人也找得到

因為我很懶,所以希望我不在後台,別人翻行政箱也一樣找得到他們需要的東西。所以物品的取名及分類,必須易於聯想,簡單易懂。我曾經研究過賣場貨架的品項分類,從康是美跟家樂福得到巡迴物品的分類靈感。所以我打包的箱子品項會有(括號裡的代表收納箱尺寸及可以準備的數量):「文具箱」(小2),「線箱」(大1),「袋子箱」(大1),「膠帶箱」(大1),「夾子箱」(中1),「眼睛護理」(中1),「女性護理」(中1),「拜拜箱」(大1),「外用醫藥箱」(大1),「內服醫藥箱」(大1),「3C箱」(中1),「紙箱」(大創a4單釦文件盒4),「餐廚箱」(上蓋滑輪整理箱1)

對團而言,箱子回到團內的倉儲收納就會變得很容易。通常巡迴結束,我們就把收納箱各自擺回倉儲架上,也不禁止其他部門來借用(或借用手續非常簡單,講一下就好),這個分類若能讓其他部門的同事也習慣,比如行銷的同事要辦記者會,就去架上帶走文具箱,3C箱,線箱,膠帶箱,他們活動結束後我看到四個箱子回來就好。其他部門可以減輕打包的人力負擔,同時,他們覺得缺什麼也可以跟製作部說,等於提前幫製作部檢查需新增的品項,大型活動前製作部再清點重新採購即可。

對團而言,倉儲用品統一管理,增加物品的使用率,減少人力的消耗,可以從整體降低採購及維護的成本,統一管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實際卻不易執行的原因通常就是打包的物品「別人都找不到」,以及「借用很麻煩」,搞到最後,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文具箱,醫藥箱,其實很浪費,也可惜了。

三,一眼望穿

為了方便檢索,很多行政會幫收納箱做列印標籤貼紙,做到極端,會把「箱子名稱」,「所屬單位」跟「內容物」通通標記上去。但這會讓每次的打包耗費大量時間在確認標籤貼紙上的內容是否有誤?我很懶,後來決定把所有的收納箱都改成透明的。頂多用白色寬膠帶手寫箱子名稱貼上去即可(效法技術前輩們)。這樣所有人可以一目瞭然,不用開箱也看得到內容物。這也是我買快樂屋的另一個理由,箱身都是透明的,箱蓋有透明或紅藍黃顏色可挑。我只把醫藥箱買紅色箱蓋,強化緊急的意象。

四,隨時更新

接著的就是不斷地在巡迴途中增補你採購的checklist,巡迴期間其實有很多零碎的空檔,而且在事情發生(沒帶到的東西)的當下就把品項新增進checklist,每當巡迴結束,更完整的checklist就已經準備好了。下一次巡迴就直接帶著清單去清點,採買即可。採購建議去小北,要潮一點就去大創,東西便宜,項目也齊。但我想每個團隊都有採購預算的上限,也不急著一次購足,在每趟巡迴把固定資產補足,巡迴就會愈來愈輕鬆。然後藥品類需要嚴格把關有效期限,以保障演職技術人員的健康。

最後準備地這麼充足,是否可以享受一個可以攤在座位,不用跑動的後台人生?不可能!這也是為什麼跟藝術家工作有趣的原因:永遠會給我們新的挑戰。但如果有那麼一次,被我們猜中他的需求,那種爽度會鼓勵我成就更完美的打包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aarder7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